急性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以鼻塞、流涕、头痛等为主要症状,在放射科医生的诊断工作中,准确解读相关影像表现对于急性鼻窦炎的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检查在急性鼻窦炎的诊断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鼻窦X线平片曾是常用的检查方法,能显示鼻窦的大致形态及密度改变,其对于软组织分辨能力有限,对早期细微病变的显示欠佳,鼻窦CT扫描已成为诊断急性鼻窦炎的主要影像学手段,CT具有高分辨率,能清晰显示鼻窦内黏膜增厚、窦腔内积液及骨质情况。
在CT图像上,急性鼻窦炎的典型表现为鼻窦黏膜增厚,呈均匀或不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增厚的黏膜可呈光滑或波浪状,累及一个或多个鼻窦,窦腔内可见积液,表现为低密度影,根据积液量的不同可呈气液平面或全窦腔密度增高,若炎症累及鼻窦开口,可导致开口堵塞,进一步加重鼻窦引流障碍,使病情迁延不愈,CT还能发现是否存在鼻窦骨质的改变,如骨质增生等,这对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是否合并其他并发症具有重要提示作用。
对于急性鼻窦炎的诊断,不能仅仅依赖影像学检查,还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常出现鼻塞、流涕,起初为清水样涕,后可转为脓性涕,同时可伴有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局部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充血、肿胀,鼻窦区可有压痛。
在治疗方面,早期及时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是关键,同时配合鼻腔局部用药,如鼻用糖皮质激素等,以减轻鼻腔黏膜炎症,促进鼻窦引流,对于病情较重、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放射科医生在急性鼻窦炎的诊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通过准确解读CT等影像资料,为临床医生提供详细的病情信息,协助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定期的影像学复查有助于观察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从而提高急性鼻窦炎的治疗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让患者早日康复。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