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这个看似陌生的词汇,正逐渐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在放射科医生的眼中,它是一种通过影像检查便能清晰洞察骨骼细微变化的病症,其危害不容小觑。
骨质疏松症,就是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在放射影像上,我们可以看到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呈现出骨小梁稀疏、变细,骨皮质变薄等特征,这些变化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早期的骨质疏松症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许多患者都是在骨折后进行检查时才发现自己早已患有骨质疏松,骨折带来的痛苦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轻微的外力,如不慎摔倒、日常的扭转动作,都可能引发骨折,常见的部位包括髋部、脊柱和手腕,髋部骨折往往会导致患者长期卧床,增加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期寿命;脊柱骨折则可能引起身高变矮、驼背,甚至导致慢性疼痛,使患者行动不便,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哪些人群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呢?绝经后女性是高危群体之一,随着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代谢失衡,骨量流失加速,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肠道对钙的吸收能力减弱,维生素 D 合成不足,也容易出现骨质疏松,长期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长期卧床、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以及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的人群,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也会增加。
对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放射科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双能 X 线吸收法(DXA)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它可以准确测量骨密度,评估骨折风险,通过 DXA 检查,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患者骨密度与正常人群的对比情况,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精确依据,X 线检查虽然不能直接测量骨密度,但可以观察骨骼的形态结构,发现早期的骨质改变,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也有一定的帮助。
骨质疏松症虽然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但通过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补充钙剂和维生素 D,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戒烟限酒,保持均衡的饮食,对于已经发生骨折的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同样至关重要,能够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症并非不可战胜,关注骨骼健康,定期进行体检,早发现、早治疗,我们就能有效应对这一威胁,让骨骼保持强壮,远离骨折的困扰,拥抱健康美好的生活。
发表评论
骨质疏松症,悄无声息地侵蚀骨骼健康防线,预防与治疗并重——守护骨密度从我做起!
骨质疏松症,骨骼健康的隐形杀手,预防与治疗刻不容缓!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