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在放射科医生的诊断工作中,准确识别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像学表现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溃疡性结肠炎在X线钡剂灌肠检查中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早期可见肠管痉挛激惹,即肠管的张力增加,表现为肠管的收缩变窄,黏膜皱襞紊乱,随着病情进展,黏膜面可出现颗粒状改变,这是由于黏膜的炎性增生及糜烂所致,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浅小溃疡,钡剂充盈后显示为钡斑,周围黏膜呈毛刷状,严重时,肠管可出现狭窄,狭窄段长短不一,边界多较清晰,狭窄近端肠管可有不同程度的扩张。
CT检查对于溃疡性结肠炎也有重要价值,它能够清晰显示肠壁的厚度、层次结构以及周围组织的情况,在活动期,肠壁增厚,增强扫描可见肠壁强化,黏膜层强化明显,呈“靶征”或“双晕征”,肠周脂肪间隙可模糊,提示有炎症渗出,当出现并发症如肠穿孔时,CT可显示腹腔内游离气体;若形成肠瘘,则能观察到肠管与周围组织或器官之间的异常通道。
MRI在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方面同样具有优势,它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更强,能够多平面成像,更全面地观察病变情况,在T2WI序列上,增厚的肠壁呈高信号,有助于判断炎症的程度,MRI对于发现肠外并发症如肝脏、脾脏等器官的受累情况也较为敏感。
仅凭影像学检查往往不能确诊溃疡性结肠炎,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如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以及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增高等炎症指标异常,粪便检查可发现红、白细胞等。
放射科医生在面对疑似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时,需要仔细分析影像学表现,与其他肠道疾病如克罗恩病、肠道肿瘤等进行鉴别诊断,克罗恩病的病变多呈节段性分布,可累及全消化道,肠壁增厚更明显,常伴有瘘管形成;肠道肿瘤则有占位性病变的特征,如肿块影、黏膜破坏等。
准确的影像学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助于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添加新评论